|
締造美麗鄉村 巴適!締造美麗鄉村 巴適! ——重慶推動設計下鄉活動側記 新聞來源:中國建設報 發布時間:2022-04-22 12:58:23 他們的設計切實提升了農民的生活品質,同時呈現了原汁原味的巴渝地區傳統穿斗民居及鄉土村落景觀。設計下鄉確保了“一張藍圖繪到底”,讓傳統村落修繕不走形,更讓村民也參與進來,描繪出屬于自己的精彩圖畫。 201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關于開展引導和支持設計下鄉工作的通知。按照統一部署,重慶市啟動設計下鄉工作,自2019年起,每年都將“三師一家”(規劃師、建筑師、工程師和藝術家)下鄉服務鄉村建設寫入重慶市委一號文件。按照市委要求,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積極行動,用設計下鄉助推當地鄉村振興。 保護村落傳統風貌 4月8日,重慶市渝北區洛磧鎮大天池村四組村民楊已胤站在修繕后的農房前,對記者誠懇地表示,房子現在住起來真的很踏實。 “我的房子在重慶大學下鄉設計師的指導下蓋好,既保留了原有特色風貌,又增加了衛生間這些實用設施!睏钜沿氛f到此處不禁豎起大拇指,“巴適(川渝方言,意味很不錯)!” 與楊已胤有相似經歷的還有大天池村楊家槽78戶農戶。據了解,為響應重慶市“三師一家”下鄉服務鄉村建設的號召,在當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組織下,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副教授胡斌帶領設計團隊入駐這里。楊家槽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設計下鄉開展村莊設計典型案例研究課題,也是全國首批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培訓基地實踐點。胡斌介紹說,在農房修繕設計過程中,團隊根據農民真實的生活需求,結合當地建筑特色,一方面,增設衛生間,通過對坡屋頂進行防水處理等措施,進一步完善房屋功能;另一方面,通過保護房屋院壩、溝渠泉井、古樹古木等歷史鄉愁印記,保護了鳥語花香、雞犬相聞的多元生態系統,保留了荷花稻田、旱地果林的野趣田園風光,傳承了屋舍相連、院落相望的養心鄉村生活。 “他們的設計切實提升了農民的生活品質,同時呈現了原汁原味的巴渝地區傳統穿斗民居及鄉土村落景觀!庇灞眳^洛磧鎮鎮長楊明對記者說,設計下鄉確保了“一張藍圖繪到底”,讓傳統村落修繕不走形,更讓村民也參與進來,描繪出屬于自己的精彩圖畫。 創新設計下鄉方法 楊家槽是重慶市積極推進設計下鄉的一個縮影。據了解,為推動這項工作順利開展,當地不但制定了激勵政策,強化了資金保障,還積極開展設計下鄉人才征集。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面向大專院校、設計院所、施工企業等征集規劃、建筑、景觀、市政、藝術設計、文化策劃、鄉土新材料研究等方面設計下鄉人才500余名,同時聘請重慶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市設計院等單位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等方面專家43名,成立重慶市設計下鄉專家組,指導全市相關工作。另外,重慶市還從設計下鄉人才庫中優選專家學者,建立37個設計下鄉工作室,掛牌駐村開展設計下鄉服務。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村鎮建設處處長林遠征介紹說,為充分調動設計下鄉人員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鄉村設計建設水平,重慶市舉辦了首屆“巴山渝水·美麗村居”設計大賽,共征集作品326件,其中,144件作品通過評審;編印《“巴山渝水·美麗村居”設計大賽優秀作品集》,還將舉辦研討會,探討新時代鄉村建設的路徑、方法。 推動共同締造走向深入 重慶市設計下鄉工作走深走實,也助推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落地!巴ㄟ^設計下鄉,我們有效發動了群眾參與,提高了農村人居環境水平,提升了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绷诌h征告訴記者。 據了解,當地搭建了“重慶市設計下鄉服務平臺”,開發了手機APP,實現設計下鄉數字化、網絡化管理。目前,重慶市已經累計儲備設計下鄉人才500余名,設計下鄉服務累計超過11000人次;圓滿完成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莊設計暨共同締造活動課題研究,初步建成渝北區共同締造培訓基地,并開展多次培訓。 此外,重慶市還編制了《重慶市鄉村規劃設計導則》《重慶市美麗庭院評比創建指南》等;編制村規劃2000余個、農房建設示范圖集74套、傳統村落保護規劃設計方案80個;建成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示范點22個。通過設計下鄉,重慶市積極貫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在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中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要求,協調各方共同參與鄉村建設,充分做到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項目質量與效益、群眾滿意度等指標均取得了理想成果。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2.04.22 記者 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