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發改委法規司談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國家發改委法規司談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 信息來源:中國發展網 發布時間:2022-02-16 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的決策部署,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函〔2019〕41號)要求,指導各地扎實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相關改革,著力完善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機制、優化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創新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體制,平臺整合共享的綜合效用不斷顯現,為推動要素資源公開高效配置、促進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支撐改革的政策法規體系更加健全。2021年是平臺整合共享改革頂層設計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一年。國家層面,“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在五年規劃中明確,要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新出臺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進一步明確規定了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在土地“招拍掛”、國有資產處置領域的法定職責,將“應進必進”納入法治化軌道!墩袠送稑朔ǎㄐ抻啠妨腥雵鴦赵耗甓攘⒎ㄓ媱,《政府采購需求管理辦法》出臺實施,分類統一的交易規則更加健全。地方層面,據不完全統計,26個省、區、市在本地“十四五”規劃中明確了平臺整合共享要求,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地方公共資源交易綜合立法實踐不斷豐富,《上海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法》《湖北省公共資源招標投標監督管理條例(修訂)》《濮陽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規章相繼出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角色定位越來越明晰、職責越來越鞏固、地位越來越突顯。 二是便利高效的交易服務實踐更加深化。2021年是公共資源交易各領域公共服務全面推進、積厚成勢的一年。國家層面,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同意,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上線交易,為落實“雙碳”戰略目標提供市場服務保障。國務院印發《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部署進一步清除招投標和政府采購領域對外地企業設置的隱性門檻和壁壘,著力清理取消企業在招投標、政府采購等方面存在的差別化待遇,建立招標計劃提前發布制度,推進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改革,推進電子證照、電子簽章在招投標等領域全面應用和互通互認。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全年發布公告公示1031.9萬條,網站訪問量18.5億次。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保持平穩運行,交易活躍度持續提升,全年在各級平臺開展的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政府采購、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國有產權交易四大領域的交易金額共計19.69萬億,交易數共計116.6萬個。地方層面,各地堅持集約設置,平臺整合不斷向縱深推進。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廣州交易集團(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成立,西藏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籌備工作全面啟動,全國已有29個。▍^、市)組建了省級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同時,積極回應企業關切,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優化交易市場環境。河北大力推進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省市縣一體化建設。河南印發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運行服務規則,開展亂收費專項整治,提升全省各級平臺交易服務水平。甘肅為國家標準限額以下的項目提供免費在線交易服務,確保限額以下項目“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南京打造“陽光四季”一體化智慧云平臺,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轉型。 三是依法從嚴的交易監管體制更加完善。2021年是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體制機制創新加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一年。國家層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招標投標領域優化營商環境長效機制的通知》,加大地方制度規則清理整合力度,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住房城鄉建設部在全國部署開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領域整治,持續規范建筑市場秩序。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開展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電子招標投標監管試點,創新推進“互聯網+監管”。鐵路局加強與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協作,探索電子交易大數據分析,助力行業行政監管。地方層面,四川出臺省本級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權責清單,進一步厘清監管權責邊界。廈門印發公共資源交易監管辦法,進一步加強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監督管理。廣州印發公共資源交易信用評價管理辦法,沈陽在工程建設招標投標領域實施信用承諾制,增強交易當事人誠實守信、依法交易意識。昆明印發公共資源交易當事人不良行為管理規則,預防和懲治交易活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 四是縱橫聯動的改革協作機制更加有效。2021年是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改革縱橫聯動、壓茬推進的一年。國家層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切實履行督促協調指導職責,制定印發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定期開展省級平臺系統考核,啟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基層政務信息公開標準指引》落實情況評估,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落細。圍繞推進“應進必進”、交易全流程電子化、加強統一監管、開展大數據分析等,通過召開現場會、制發通報等方式,向各地推廣典型經驗做法。地方層面,上海、江蘇、浙江、安徽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積極推進專家資源共享、遠程異地評標等實質性合作。成都和重慶推進川渝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全力助推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公共資源交易跨區域合作聯盟圍繞優化交易服務、創新交易監管、提升營商環境,不斷深化交流合作。 2022年是我國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黨的二十大將勝利召開,做好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平臺整合共享工作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以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為方向,著力創新平臺管理和服務方式,不斷提升行政監管效能,持續優化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營商環境,進一步增強市場主體改革獲得感。一是堅持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化平臺整合共享。動態修訂《公共資源交易目錄指引》,對政府配置資源中應該或可以通過市場化方式配置的資源,按照“應進必進”、“能進必進”的原則,嚴格將其納入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采取招拍掛或其他競爭性方式進行規范透明配置。二是堅持數字化轉型,持續打造公共資源交易“全國一張網”。完善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系統,持續加強對地方平臺的信息歸集,持續提升數據交互和應用水平,充分發揮總樞紐、總門戶作用。扎實開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電子認證全國互認試點。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主體信息全國共享。強化集約建設,鼓勵各地平臺電子交易系統向省級或較大的市級平臺集中。三是堅持法治化保障,持續強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制度標準建設。完善公共資源交易相關法律制度,加快《招標投標法》等法律法規規章修訂工作。深入推進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工作,修訂完善平臺系統數據規范。四是堅持規范化運行,持續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自身改革創新。堅持管辦分離,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進一步探索集中統一監管,相對集中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執法權、處罰權,實現交易服務、管理與監督職能相互分離、相互制衡。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平臺服務行為的指導意見,切實加強對平臺的監管。(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