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時間12月7日,中企在歐洲建設的首個地鐵工程——莫斯科地鐵第三換乘環線西南段正式開通。俄羅斯總統普京視頻連線并出席通車儀式,向參建各方表示感謝,稱新環線正式開通運營標志著莫斯科地鐵的新里程碑。
莫斯科地鐵第三換乘環線全長70公里,是全球最長地鐵環線,由中國鐵建負責建設的西南段線路全長5.4公里,包含3個車站、9條盾構隧道。
這是俄羅斯首次在地鐵施工領域引進中國企業。4年半時間里,中國鐵建實現技術和文化深度融合,帶動中國方案、中國技術、中國設備、中國資本集群式“走出去”,為中俄友誼再添佳話,成為“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碩果。
莫斯科地鐵擁有近90年建設史,被公認為世界最漂亮地鐵,體系規范、標準嚴謹,上世紀50、60年代蘇聯專家指導幫助規劃設計了新中國第一條地鐵線,如今中俄再度攜手建設嶄新的莫斯科地鐵。
初到莫斯科,中俄不同的設計理念、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如何對接融合成為最難點,建設者深入研究俄羅斯設計方法和規范標準,上百次方案調整優化,破解地鐵設計、工期統籌規劃和中俄技術標準融合等難題。
在設計合作中,成功引入中國先進設計理念,讓祥云飄進莫斯科,“中國元素”亮相世界地鐵藝術殿堂。在米丘林大街地鐵站,紅色立柱、團壽紋、祥云等濃郁“中國風”的吉祥圖案亮相,成為歐洲首座“中國風”地鐵站。
“中國元素”地鐵車站獲得俄國最高設計管理機構認可,矗立于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友誼大街旁,被兩國媒體譽為“中俄友誼的新地標”,這道“一帶一路”上的跨文化盛景正式上線。
建設者積極應對兩國技術標準差異,在俄羅斯地鐵施工領域首次應用鋼筋混凝土箱體接收工藝等多項創新技術,得到政府和合作方的高度認可。在建設管理、施工技術和盾構設備等領域,填補諸多“中俄空白”。編寫首部《中俄雙語地鐵施工專業手冊》,取得2項國家、省部級QC成果,申請6項發明專利,創造性地形成一整套具有中俄特色世界水平的地鐵建造技術。
莫斯科從每年10月底進入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度,能否突破世界罕見的極寒施工,俄方始終為中國工程師感到擔憂。中國鐵建自主研發5臺直徑6.28米土壓平衡盾機,分別以俄羅斯熱播劇《爸爸的女兒們》中五個女兒的名字瑪利亞、達利亞、加麗娜、波麗娜和葉甫蓋寧命名,“她們”在中俄都成為“網紅”。
“五朵金花”還配備可耐零下30℃低溫主驅動液壓泵站、變頻器及輔助加熱系統,使設備完全適應俄羅斯極寒施工環境,標志著我國自主研制的地下掘進裝備達到國際高端市場施工要求。中國鐵建量身定制10余項“中國方案”,攻克盾構下穿運營中的百年鐵路等多項世界級難題,實現9次安全始發接收,10次穿越重大風險源,創下多項全俄施工紀錄。